创意无界,艺启未来——学科与专业发展研讨会,共绘艺术教育新蓝图
发布时间:04-14 来源:留学桥3月20日,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图文信息中心408会议室召开学科与专业发展研讨会。会议由教务处处长陈月浩主持,常务副校长林敏,副校长李梅,副校长唐竭婧,各职能部门负责人,各学院院长、教学副院长、专业主任等参加了会议。会议围绕“学科与专业发展”主题展开深入讨论,旨在推动学校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学科优化与专业布局调整。
会议伊始,林敏详细通报了当前学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。林敏强调,学校今年将围绕四项重点工作展开:一是值此20周年校庆之际,做好学校发展的总结与反思;二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优化与转型;三是申硕工作的推进;四是产教融合大平台的搭建,推动学生真题真做,提升就业竞争力。他希望大家一起来思考,AI时代下的“新艺科”的内涵与外延,艺术教育所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底座是什么?
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调整趋势与我校布局
陈月浩分析了近三年全国高校专业调整的趋势:数字媒体艺术、艺术与科技等新兴专业新增较多,而传统专业如产品设计、动画等则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减少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现有20个艺术类专业,涵盖设计学、美术学、戏剧影视学、音乐舞蹈学等多个领域,但是学科比较单一。希望与会人员能把自己的思考放在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下,放在教育部和市教委对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要求下,放在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下,放在学校未来二十年以及更长远的发展格局中,对学科与专业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。
人工智能趋势下的艺术类专业发展
在人工智能背景下,艺术类专业的转型与创新成为会议讨论的重点。设计学院执行院长王红江指出,设计学科应打破专业壁垒,推动跨专业合作:大一学生学习通识基础课,大二、大三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,大四开展特色工作室教学;未来设计类专业工作室也将横向打通,培养出善用AI的设计师。
跨学科融合与个性化教学
时尚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刘侃提出,未来的教学模式应打破传统的分段式培养,转向全流程的能力引导。她建议通过知识图谱的方式,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,实现个性化学习。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闵洁则强调,文创产业需要具备整合能力和叙事能力的人才,学校应加强跨学科合作,推动文创与科技的融合。流行音乐舞蹈学院教学副院长马麟鸿提出,学校应建立专业协同机制,打破学院壁垒,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提升实践能力。
会议最后,李梅强调,此次会议吹响了学校“不忘初心、再出发”的号角,标志着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自身定位、迎接新挑战的开始。
此次研讨会为SIVA的学科与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,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推动产教融合,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时代新人。
